石家莊X射線探傷檢測工藝規程
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
1.1 本規程依據NB/T47013標準的要求編寫。規定了承壓設備金屬融化焊焊接接頭X射線檢測技術和質量分級要求。
1.2 本規程適用本標段的金屬融化焊焊接接頭的射線檢測。
1.3 檢測操作指導書是本規程的補充,由Ⅱ級人員按檢測委托要求編寫,并經相關人員審核、批準。首次使用的操作指導書應進行工藝驗證,驗證可通過專門的透照試驗進行,或以產品的第一批底片作為驗證依據。
2 引用標準
NB/T47013-2015 《承壓設備無損檢測》
3 檢測人員
從事射線檢測的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培訓,按《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規則》取得與其工作相適應級別的資格證書。上崗前還應進行輻射安全知識的培訓,并取得輻射工作崗位證。
射線檢測人員未經矯正或經矯正的近(距)視力和遠(距)視力應不低于5.0(小數記錄值為1.0),從事評片的人員應每年檢查一次視力。
4 輻射防護
現場進行X射線檢測時,應按GBZ117的規定劃定控制區和管理區,設置警告標志。檢測工作人員應佩帶個人劑量計,并攜帶劑量報警儀。
5 設備、器材和材料
5.1檢測設備
本標段射線檢測X射線機進行雙壁單影、雙壁雙影透照,檢測設備和器材應有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。
5.2 膠片
5.2.1本項目使用膠片規格為120*80mm、180*80mm,為保證射線探傷的施工質量,提高探傷靈敏度.特別是提高焊縫裂紋檢出率,選用C5類或更高類別膠片。
5.2.2現場檢測時應進行實驗,膠片的本底灰霧應不大于0.3。
5.2.3沖洗膠片在曝光后8小時內完成。
5.3 增感屏
射線透照采用鉛箔增感屏,鉛箔增感屏的厚度應符合表3的規定。
增感屏厚度的選用 (mm) 表3
射線源種類 | 前屏厚度 | 后屏厚度 |
X射線>150KV~250KV | 0.02~0.15 | 0.02~0.15 |
本項目采用鉛箔増感屏,前后増感屏厚度為0.03mm,増感屏要求完全干凈、拋光、無紋道。
5.4 像質計
像質計的型號、規格應符合JB/T 7902《線型像質計》的要求。
本項目采用雙壁單影、雙壁雙影法透照,像質計數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(像質計置于膠片側)。
應識別絲號 (絲徑,mm) | 透照厚度(W)范圍,mm | ||
A級 | AB級 | B級 | |
14(0.160) | >5~5.0 | >5.0~l0 | >12~18 |
13(0.20) | >5.0~l0 | >10~15 | >18~30 |
12(0.25) | >10~15 | >15~22 | >30~45 |
11(0.32) | >15~22 | >22~38 | >45~55 |
本項目像質計放置原則
a) 雙壁單影透照規定像質計放置在膠片側。雙壁雙影透照規定像質計可放置在源側,也可放置在膠片側。
b) 像質計應放置在被檢長度1/4處,金屬絲橫跨焊縫,細絲至于外側。
c) 小徑管選用專用等徑像質計,金屬絲垂直橫跨焊縫放置。
d)當像質計放置在膠片側時,應在像質計上適當位置放置鉛字“F”作為標記,“F”標記的影像應與像質計的標記同時出現在底片上,且應在檢測報告中注明。
5.5 一般對比試塊
為判定未焊透和內凹深度,管外徑D0>100mm,應使用一般對比試塊(II型)進行測定。管外徑D0≤100mm,應使用一般對比試塊(Ⅰ型)進行測定。
5.6 黑度計和黑白密度片
黑度計可測最大黑度不小于4.5,采用TD-210型黑度計和儀器自帶的黑白密度片,黑度計誤差≦0.05,并按時校驗。
5.7 觀片燈
觀片燈亮度應符合要求,至少應能觀察最大黑度為4.5的底片,且觀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調,并備有遮光板,對不需觀察或透光量過強部分屏蔽強光。
6 受檢部位的表面準備
焊縫及其邊緣50mm范圍內的表面質量(包括焊縫余高)應經外觀檢驗,合格后方能進行檢測,對有可能掩蓋缺陷或與缺陷相混淆的情況,如弧坑、凹陷、焊瘤、較多的焊道溝槽(多道焊時)、突出的焊紋、飛濺、氣孔等缺陷、嚴重的機械損傷及其它外來雜物,應及時通知監理方進行表面處理。焊縫外觀尺寸應符合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,焊縫與母材應圓滑過渡。
7 檢測時機
射線檢測應在焊接完成后進行,有延遲裂紋傾向的材料應至少在焊接完成后24小時后進行無損檢測。
8 管道環焊縫透照布置
8.1 幾何條件
透照最小焦距Fmin應滿足下述要求:
式中:Fmin---最小焦距
d―――焦點尺寸
8.2 透照方式
根據工程特點和技術條件的要求,選擇雙壁單影法、雙壁雙影法檢測。
A. 雙壁單影法透照
石家莊X射線探傷檢測工藝規程